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落实《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科仿真与高校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企业申报,经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核定,通科仿真入围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第二批企业名单,此次已是通科仿真第二次入围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名单。本次获批项目涉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及“师资培训”两个方面,共立项20项合作项目。通科仿真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如下:
项目编号 | 公司名称 | 项目类型 | 承担学校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201902091001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天津城建大学 | 电工学虚实结合自主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潘雷 |
201902091002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辽宁大学 | 戏剧与影视学虚拟仿真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 范妮 |
201902091003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理工大学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机电类教学模式探索 | 李特 |
201902091004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理工大学 | 信息化背景下的虚实结合实验平台建设 | 马驰 |
201902091005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理工大学 | 基于HTML5技术的模拟电子线路实验远程虚拟仿真预习软件建设 | 商云晶 |
201902091006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暖通综合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 孟凡康 |
201902091007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交通大学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网络预习平台建设 | 邵力耕 |
201902091008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交通大学 | 电路原理虚拟仿真实验 | 时维国 |
201902091009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海洋大学 | 风浪条件海洋调查船上作业环境的虚拟仿真试验研究 | 付晚涛 |
201902091010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海洋大学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的网络智能化建设 | 祝开艳 |
201902091011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渤海大学 | 信息技术下的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 张志强 |
201902091012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民族大学 | 电子工艺实习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实践 | 刘忠富 |
201902091013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民族大学 | 基于虚拟仿真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 | 王振 |
201902091014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盐城工学院 | 工程力学基础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脚本设计 | 王路珍 |
201902091015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兰州理工大学 | 电气设备与电气元器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党存禄 |
201902091016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北京理工大学 | 新工科背景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 何旭 |
201902091017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大连交通大学 | 应用于《电路原理实验》的虚拟教学技术培训 | 刘晓博 |
201902091018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大连民族大学 | 工程测量仿真实训项目设计与开发 | 彭永鹏 |
201902091019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浙江师范大学 | 虚拟仿真技术与高校实践教学现代化改革师资培训项目 | 高春甫 |
201902091020 | 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师资培训 | 济南大学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设计培训 | 杨宝山 |
我公司将为已立项项目提供有效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后,通科仿真将继续凭借自身行业优势,投身于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